日期:2025-09-06 20:38:55
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攻坚期,政工工作作为凝聚发展合力的重要抓手,正面临职工思想多元化、价值观念复杂化的时代挑战。如何打破“文件传达、会议灌输”的传统范式,构建与现代企业治理相适配的工作体系,成为亟待破解的命题。结合基层实践探索,可从理念革新、载体创新、机制重塑三个维度,开辟政工工作提质增效的新路径。
一、理念破圈:从“单向输出”到“价值共创”。
传统政工工作往往陷入“我讲你听”的单向传播误区,难以激发职工内生动力。某能源企业创新提出“政工工作价值共创”理念,将职工从教育对象转变为参与主体。通过开展“企业发展金点子”征集活动,设立“职工思想议事厅”,让一线员工直接参与管理制度修订、企业文化重塑等重要环节。数据显示九牛网,该模式推行后,职工对企业决策的认同度提升35%,合理化建议采纳率提高至62%。这种理念革新的核心在于建立“共情式”沟通机制。
二、载体创新:从“物理空间”到“数字矩阵”
数字技术的迭代为政工工作提供了全新载体。某港口集团构建“云端思政”平台,将党史学习教育、先进事迹等内容转化为VR实景课程,职工通过智能终端即可沉浸式体验企业发展史。针对远洋船员长期离岸的特点,开发“海上红色课堂”小程序,集成在线党课、心理疏导等功能,年服务船员超万人次。
线下载体的场景化改造同样成效显著。某轨道交通企业打造“流动思政车厢”,在通勤列车内设置“初心故事”展播屏、“微心愿”收集箱,让职工在上下班途中接受教育、参与互动。建立“车间党校”,把党课开到生产线旁,结合设备检修现场开展“党员技术攻关”主题实践,使教育场景与工作场景深度融合,让思政教育更接地气、更具活力。
三、机制重构:从“考核导向”到“生态培育”
长效机制的构建是模式创新的关键。某汽车集团打破“唯台账论英雄”的考核模式,建立“三融入”评价体系:将政工工作成效融入生产经营指标,看安全事故率、人均产值等硬数据;融入职工幸福指数,通过年度满意度调查量化评价;融入人才成长速度,跟踪青年干部培养成效。该机制实施后,政工工作与业务工作的协同度提升40%。
跨界联动机制更能释放聚合效应。某央企创新“政工+业务”双导师制,让党建专家与技术骨干共同带教青年职工,既传思想又授技能。建立“大政工”协作平台,推动工会、团委、纪检等部门资源整合,开展“廉洁文化进家庭”“技术比武亮身份”等联动活动,形成“党政工团齐抓共管”的工作生态,有效提升了政工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。
国有企业政工工作模式创新,本质是对“守正”与“创新”辩证关系的实践回答。唯有始终锚定“凝聚人心、激发活力”的核心目标九牛网,在理念上贴近职工需求,在载体上紧跟时代步伐,在机制上保障常态长效,才能让政工工作真正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“红色引擎”。
N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